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注冊
x
老舊小區改造連接著民生和發展兩大工程。近年來,我市以創建文明城市為抓手,投入近4億元,對全市189個老舊小區進行整治改造。如今的小區,外觀環境“舊貌換新顏”,小區各項功能、設施提檔升級,居民居住環境條件得到明顯改善,居民的獲得感更加充盈厚實。 安康小區是我市規模較大的老舊小區之一,建于1994年,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6年的時間。小區內有22幢居民樓,600多戶居民。今年93歲的李慧芬奶奶一家人住在這里已近20年了,李奶奶說,“過去每逢雨天,小區地面積水、下水道堵塞,夜間無照明,影響居民出行。”
2018年,政府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,對小區進行了屋頂治漏、立面整治、道路平整等一系列改造提檔升級工程后,曾經的老小區展露新顏。
記者漫步小區,一步一景中感受到它的“高顏值”。據了解,在此次改造中,雨污分流是最大的工程之一。社區書記告訴記者,雨污分流涉及面廣,為了不影響居民出行,他們前期加大宣傳,施工過程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加班加點施工。海安街道新橋社區黨總支書記徐福彬告訴記者:“從目前的效果來看,下雨天已經不存在積水的現象。老舊小區改造,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,改善了生活環境,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數。”
除了提檔升級外,有些小區還安裝了外掛式觀光電梯,圓了老舊小區居民的“電梯夢”。泰華新村是2005年建設的老小區,小區內最高樓層為六樓,由于沒有電梯,不少老年人出行很不方便。
老舊小區整治關乎民生福祉,整治工作永遠在路上。近年來,我市結合全國文明城市、全國衛生城市的創建工作,先后投資近4億元,對189個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。
市城管局副局長黃曉兵告訴記者:“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指示要求,精細編制老舊小區改造5年規劃,對部分條件好的小區進行整體功能提升,進一步完善適老化設施,提升小區的宜居功能,把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、獲得感作為檢驗老舊小區改造成效的唯一標準,充分展現黨委政府的責任擔當。”
|